9月20日,由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为村发展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北京为村互联网科技研究中心发起,腾讯学堂、腾讯文化、腾讯北京党总支协办的“为村讲坛”第二季第3期举行。
著名三农问题研究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农民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朱启臻围绕“建设和美乡村的政策与实践思考”作主题分享。
一、乡村的多元价值
一是生产价值。乡村振兴是全党全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是为农业生产而产生并发展着。原始社会原本是没有乡村的,人们靠采集狩猎维持生活,不需要有固定下来的居住场所,农耕文明产生以后,人们要种地,而地和地上的庄稼不能移动,所以人们要定居下来。定居有一个原则,离土地越近越好,因为农业生产的对象都是生命体,生命体需要精心的呵护。乡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衍生出来了一系列适应乡村生产的空间条件,比如老百姓创造了院落,院落不仅是生活空间,也是重要的生产空间,所以有了庭院经济,院落不仅可以种菜,养家禽家畜,还可以发展手工业,近年来,手工业的发展成为很多地方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乡村手工业是依托院落而存在的,比如编织、酿造、织布、印染等等。
另一方面,乡村的生产强调凭借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有村落存在,老百姓在实践当中总能找到适合这个地方的生产类型和产品的类型。各地各具特色的“土特产”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培育出来的。特色一定是具有特殊性,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特色包括文化特色、民族特色、技术特色、空间的地域特色等。发展特色产业要遵守特色产业的原则,小而精,能干多少干多少,特色农业不是普惠制农业,特色农业就是农民的农业,能赚到钱,满足的是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
二是生活价值。乡村是具有生活价值的一个空间,是在适应生产和生活的过程当中发展起来的。乡村的生活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低成本,自给自足。第二,乡村生活节奏慢,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春种秋收,一年四季,周而复始,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大自然节拍相吻合。现代医学证明这样的生活节奏是最符合人性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三是生态价值。农业除了提供产品以外,还提供生态环境和景观。如今各地有各种花节,油菜花节,桃花节、梨花节等。乡村是生态系统里的重要子系统,是实现能量循环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节点。种植业养殖业循环和人的生产生活循环,保证了废物的再利用。
四是文化价值。乡村是文化的宝库,是传统文化的根。文化振兴是实现乡风文明的有效抓手。文化在乡村无处不在,地方品种、农耕工具、耕作制度、耕作文化、地方习俗节庆等都属于农业文化的范畴。
五是教育价值。让小孩从事一项农业劳动、体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无限的好处。到农村来从事农业劳动,农业劳动和其它所有劳动相比,对人的影响最全面、最综合、最深刻、最持久,没有哪个劳动能跟农业劳动相比。现在农家乐、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就是依托于农业的多种功能,农业的多种功能可以转变成经济优势,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乡村多元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乡村。农文旅的融合,农不仅是农业,更重要的是乡村,如果排斥村落,排斥农民,没有了乡村,很多产业也会随之消失,农业也会不可持续。
二、新型经营主体
乡村振兴要突出培养两类主体,一类是家庭农场,一类是合作社。
未来谁来种地,首先是家庭农场,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自己给自己劳动。家庭农场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的农业经营单位,是扩大版的农户。有三个条件:第一,自己给自己干,不是雇工农业,只有自己给自己干,效率最高,风险最低,成本最低,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责任感都能够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因为农业需要责任。第二,充分就业,有事情干。第三,有比较高的收入,高到有人愿意干,对有些人有吸引力就够了。家庭农场可以强化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培养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因为家庭农场是稳定的,稳定到代际之间可以传承。
更高一级的组织形式是合作社。合作社把一个一个的家庭农场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实现更大规模的联合,提高组织程度。
三、和美乡村
和美乡村是把“和合文化”引进到了乡村建设中,在乡村处处可以体会到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智慧,它是天人合一的。乡村是差异化的,不是标准化和千篇一律的。
和谐相处是乡村的特点。首先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其次是人与人的和谐,在乡村有特定的空间结构,特定的空间结构产生特定的社会结构,特定的社会结构产生特定的文化。
空间有很多特点,比如农户是开放的,农户家里面的事情,邻里都知道,没有隐私,这种开放性造就了熟人社会,并产生了一系列的规则。比如社会舆论,内容非常的丰富,从国家大事、国际关系到家长里短都是乡村舆论的重要内容。
乡村有一个公共空间,也称为“信息集散地”。大家吃完饭聚在这个地方来接收信息、加工信息、传播信息,而参与信息接收加工传播的男女老幼参与度非常的充分。
在这个过程当中,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人们学会了辨别是非善恶。所以,乡村是文化的宝库,具有丰富的教化资源,是天然的教化空间。
内容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