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行业观察

行业动态|人民邮电报:数字技术开拓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人民邮电报 时间:2021年09月26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期,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相关司局组织编制了《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关要求,扎实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既是巩固拓展网络帮扶成果、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一环。


微信图片_20210930165233.png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要内容,也是基本前提。产业兴旺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要求,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农民富裕、生态优美、社会和谐的可靠保证。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表示,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在全会文件中提出建设智慧农业(3.570, -0.14, -3.77%),立足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以来,相关部门、各地区都在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加速融合,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山东肥城,桃产业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但一直以小农户家庭种植为主,面临劳动力短缺、销售渠道单一、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亟须逐步推广以“智慧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肥城市深入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2000余亩,打造了肥城桃种植、分选、物流、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


  通过实施肥城桃智慧农业项目,充分整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种植相关数据,构建肥城桃种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覆盖万亩肥城桃的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采集各个区域的环境、种植数据。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实现“天空地一体化”全息感知,进行果树长势、病害、产量、成熟度评估,实现生产管理方案优化和病虫害的科学防治。通过高标准的建设、科学的运营管控,每亩果园一年节省用水、肥料、农药等投入30%以上,节省劳动力投入300元以上。智慧农业让桃的品质得到保障,销售价格提高了30%以上,降本增效达50%以上。


  安徽省长丰县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草莓生产基地,草莓种植已有近40年的历史,品牌价值达73.66亿元。截至2020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量36万吨,总产值61亿元,从业人员18万人,受益农民36万人,全县农民收入近一半来自草莓经济。近年来,长丰县按照数字赋能草莓产业思路,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6.090, -0.09, -1.46%)出村进城试点工程,建立了全国领先的以草莓为主题的草莓文化博物馆,初步建成数字草莓病虫害大数据平台。


  长丰县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数字草莓”大数据中心、草莓园区智能管理、草莓品质品牌数字管理等数字化系统,构建长丰草莓“产业布局、病虫害识别、肥水管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销售网络”一张大图,实现草莓生产温、光、气、土、肥、药可视化和联动控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农业应用场景模式。通过病虫害智能识别系统和水肥药智能管控系统,实现精准化施肥、施药,草莓生产节肥30%、节药45%。通过数字化实现草莓平均产量提高15%,每亩节省农资、人力等费用800元,亩均增产增收3600元,经济效益增长15.2%。


  西安邮电大学教授张鸿表示,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数字技术产业发展,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装备制造有机融合,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质效。另一方面,要注重搭建农户、企业、科研机构、政府等相关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农业信息多层次的实时反馈与交流。


培育乡村振兴新业态


  乡村新业态是指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乡村农林牧渔、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领域的应用,形成的新型产业组织形态。


  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院长钱水土认为,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普及应用,以即时配送、直播电商、乡村数据平台等为代表的新业态开辟了新的市场,获得了大量用户支持,也创造出持续增加的新职业、新岗位。这些新的就业形态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使得更多年轻人乃至年龄更大的县镇及农村创业者、参与者能加入其中,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


  在江西,武宁县以实现农村管理精细化、群众上报便捷化、问题处理及时化和长效管护科学化为目标,按照“镇村联动、产村一体、景村融合、建管并重、普惠共享”的思路,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联合运营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AI等新技术打造武宁县人居环境治理长效管护平台。按照“一平台一中心一张图一个端”运行模式,设置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长效管护等板块。


  武宁县人居环境治理“万村码上通”长效管护平台,畅通了农民群众监督投诉渠道,切实做到村庄环境“一网统管”。已接入939个一类村庄,累计上报事件6343件,完结6025件,完结率达94.56%,有力提升武宁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深入推动全县人居环境从“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是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信息化手段。


  在重庆,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打造“荣易管”“荣易养”“荣易买”“荣易卖”等创新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猪肉产品全程溯源,确保生猪养殖、贩运、屠宰“一站式”实时监管,有效解决生猪交易链条过长、公平缺失、质量难溯、成本难降等一系列问题。基于检疫出证业务流程和实名管理,关联免疫、检疫、贩运、屠宰、保险等环节动态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各环节市场主体、监管主体行为进行痕迹化管理,提高市场调控和疫病防控能力。通过配置示范场远程监控、精准饲喂、环境控制等设备,实时监控分析生猪活动轨迹和健康状态,提高养殖效率、减小死亡风险。


  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春秋表示,要夯实数字乡村发展的三大基石:政策、技术与人才。政策是数字乡村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数字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技术是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加速引擎,创造和培育了数字乡村发展的新机遇、新途径、新模式;人才是引导乡村治理和构建数字乡村新发展格局的智力保障。

上一篇:行业动态|海外网:“触网蝶变”,电商新业态盘活美丽乡村经济

下一篇:行业动态|经济日报:提高国产大农机质量势在必行